pg电子官方网站

媒体中心

视线在这里聚焦,了解pg电子官方网站最新动态,掌握行业最新资讯






控制水土流失

阅读量: | 作者:pg电子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14 23:42:51

  我国内河主要港口运行情况充分反映了交通强国建设的现状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态势。我国“三横一竖”内河水系、国家28个主要内河港口企业营运的成就,为读者打开了解交通强国建设的一扇窗。

  从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实践看,流域经济在古代人类㊣文明起步和世界现代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依㊣托沿江沿河资源优势,发展流域经济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更是被众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所证实。

  内河航运与流域经济具有较强的伴生关系,流域经济是内河航运发展的推进器,直接决定着内河航运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内河航运对流域经济也存在显著的推进作用。

  全国各省市内河港口吞吐量中,江苏省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远超其他省市,达到28.3亿t,占全国内河港口吞吐量的50.7%。其次为安徽✅省,内河港口吞吐量达5.8亿t(见表2)。

  我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4 116万t,比2020年增长8.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460.2万TEU,同比增长7.0%(见表3)。

  长江水系港航㊣企业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5.3亿t,同比增长㊣6.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 282万标箱TEU,同比增长16.3%。长江干线货物吞吐量占全国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重为90%。

  长江干线个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共计完成352 590万t,同比增长6.9%。其中,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7 115万t,同比增长4.3%(见表4)。

  2023年,我国内河运输完成货运量47.91亿吨,货物周转量达2.1万亿吨公里,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61.39亿吨,内河航运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长江干线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内河运输最繁忙、运量最大的黄金水道。

  (1)2021年,长江干线㊣运输区段货物吞吐量略有变化。江阴港、苏州内河港、泰州港货物吞吐量分别占全国港口总吞吐量比重为2.2%、1.1%和2.3%,对内河货物㊣吞吐量贡献度排名前三。

  (2)2021年12月30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竣工。在长江口现有12.5 m深水主航道的基础上,又添了一条长86 km、水深6 m、宽度600~1 000 m的优质辅助航道;2021年3月,长江干线 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工程区域横跨湖北、江西、安徽3省8市,全长386.5 km,实现了设计水位下航道水深6 m,航宽200 m,弯曲半径1 050 m的建设目标。此举标志着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的“645工程”(“安庆至武汉6 m水深、武汉㊣至✅宜昌4.5 m水深航道”的简称)全面完工;2021年,重庆工程局对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段12处水道的14个浅滩进行了维护疏浚,整治后,航道尺度由2.9 m提升到3.5 m,有效㊣保证了长江枯水期上游干线航道的畅通。

  (㊣3)2021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共完成船舶受电设施改造5 359艘,船舶全年使用岸电48.9万艘次、用电量达6 504万kW·h。

  (4)2021年,长江干线已建成长江水上综合㊣服务区投运13处,实现了干线处的年度目标,干线港口码头船舶水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接收生活污水79.3万m3、生活㊣垃圾㊣1.1万t。

  (5)2021年,长江电子航道✅图的应用进一步拓展。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本建成,1.5万余艘船舶装上北斗智能终端,三峡过坝应用㊣基本实现全覆盖;汉江、赣江电子航道图全面接入长江航道图App,数据覆盖支流高等级航道里程1 045 km,并与长江电子航道图无缝拼接,覆盖范围上延至云南水富。

  (6)2021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达15 058万t,同比增长9.2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三峡船闸(升船机)通过量14 644万t,超过其设计通过能力的46%。葛洲坝船闸年通过量达1.5亿t,同比增长9%。

  2023年,三峡枢纽通过货运量17234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至2024年6月18日,三峡船闸已经运行21年,累计运行20.43万✅闸次,通过船舶103.53万艘次,通过旅客1226.17万人次,过闸货运量达20.77亿吨,有效支撑了长江黄金水道的安全通畅。

  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66亿t,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8 228万t,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5.0%和4.6%。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 358万TEU,同比下降2.5%。

  珠江水系南宁港等5个国家主要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1 209万t,同比增长4.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45万TEU,同比下降5.1%㊣(见表5)。

  (1)西江航运干线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达1.52亿t,比2020年增长0.78%。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船舶平均核载吨位达到2 328 t,与上㊣年平均吨位2 049 t相比,增加了279 t,增长13.6%,再创历史新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至梧州3 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一期航道牛皮滩等8个单位工程整体通过交工验收。该航道工程整治范围位于贵港枢纽坝下至长洲枢纽坝上航段,全长㊣266.5 km。工程交工为开通贵港枢纽坝下至长洲水利枢纽坝上段3 000吨级航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东省下达了《广东省提升内河航运能力和推动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总体分工方案》等三个方案,提出了广东省提升内河航运能力的主要内容:建设航道网络,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至2025年,推动11个内河航道项目建设,内河高等级航道总里程达到1 445 km,内河港口通过能力达到3.6亿t/年。

  京杭运河与淮河水系的五个主要内河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32 996万t,同比增长1.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万TEU,同比增长36.8%(见表6)。

  (1)山东省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工程开工,设计底宽45 m、最小水深3.8 m、可满足1 000吨级船舶航行,将京杭运河与小清河连通,进入国家航道网,为京杭运河沿线的鲁西南地区提供了一个省内的出海口。

  (2)京杭运河徐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全长181.2 km,将规划建㊣设蔺家雄风、大吴长虹、运河中源3个重要节点,形成“南北运通,汉河伴生”的主题定位。

  (3)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全长687 km,涉及徐州市、扬州市等八个临河行政区域,工程将实现“上下衔接、智能高效、安全绿色、开放共享”的全省干线㊣航道运㊣行调度与监测体系,成为交通强国建设样板工程之一。2023年,淮安船闸安全开放闸次36309次,放行船队5899个、货轮128342艘,货物通过量2.71亿吨。

  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项目是迄今为止浙江省最大的水运工程项目。运河二通道项目由四改三段、新开挖航道段和八堡船闸段三部分组成,工程项✅目新开挖5个标段航道护岸已累计完成67%;新开挖航道段临平区段全线座㊣水闸闸室已基本完成,8座水闸土建结构基本完成,计划在2022年6月建成通航。

  哈尔滨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99万t,同比增长73.2%。佳木㊣斯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万t,同比增长18.6%(见表7)。

  2021年,哈尔滨市实施《自贸区哈尔滨片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哈尔㊣滨临空经济区、哈尔滨内陆港联动发展方案》,方案提出初步建立“三区一港”政策联动㊣体系,构成㊣兼具公铁联运、铁海联运、国际联运、仓储保税等功能的多式联运综合㊣国际物流基地。

  佳木斯港是东北内河第二大港口。2021年,佳木斯港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佳木斯至同江、抚远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后方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大通道,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运输支持与保障。

  我国现有的28个主要内河港口,是2007年7月原交通部发布《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时宣布的,距今已有15个年头了。15年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下,内河航运和港口建设均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港口发展各有差异,重新明确全国内河的主要港口很有必要。交通运输部已经做了许多调研,准备调整和增加内河主要港口,总数将㊣达到30个以上。建议抓紧时间,走完程序,尽快✅正式公布。

  目前,我国主要干线航道仍存在通航瓶颈制约,干支航道高标准直达和江海联动能力不强,内河高等级航道占比偏低,航道网络不健全,尤其是缺乏沟通水系的纵向通道。内河航运仍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短板,内河航运的综合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021年,全国内河港口的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岸电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已开始显现,由于港口岸电设施建设费用难以很快收回,港口企业岸电建设和使用的意愿普遍不高;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需要资金,内河船运企业自身财力不足,改造进度也不㊣快。建议各地政府加强领导,在加强必要投入的同时,积极协调港口企业岸电使用和船舶受电设施的改造,有序推进内河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工作控制水土流失

  随着我国西南部经济发展战略的逐年落实,西南部经济发展加快,每年有大量㊣的集装箱货源㊣生成。长江干线上游港口的集装箱水运至上海必定要经过三峡大坝,2021年,三峡枢纽航运通过量已达历史新高,其中三峡船闸(升船机)通过量已超过其设计通过能力的46%。目前,长江上游船舶在三峡等待过闸排队三五天已成常态。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花大力气解决长江上游港口的集装箱水铁联运,解决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21年,长江干线全年完成的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30%,但上游港口的水铁联运量不大,必须重㊣视解决此问题。

  长江干线已建成长江水上综合服务区投运13处,实现了干线处的年度目标,船舶和港口水污染防控成效明显。这一举措在长江干线实施较快,京杭大运河水系正在抓紧建设。建议其他内河水系立即启动建设水上综合服务区,实施绿色发展举措,实现水污染物“零排放”,使我国的河水更清,船员水上工作、生活更便捷。

  依托大型海港建设临港产业新城,是前些年城市片区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随着内河港口建设和功能产业集聚,依托内河港口打造新的产业功能区成为一个趋势。从内河港区发展看,基于临港交通和物流优势,可以构建仓储运输、加工贸易、临港工业、大宗交易、商贸㊣服务等多种类型的产业㊣体系,结合主导功能的不同相应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

  以港口物流功能为主,内河港区可以建设成为综合性物流枢纽。一方面,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建设大型仓库和堆场,存储粮食、建材、钢材等大㊣宗商品,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大宗商品流通加工和配送。另一方面,开展多式联运,将内河航运与公路、铁路运输结合,如公转水、铁转水等联㊣运㊣模式,使货物在内河港区实现高效转运,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形成物流产业集群。

  梁山港是中国北方内陆地区的重要港口物流枢纽,依托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在梁山交汇的独特优势,加强港口物流相关产业培㊣育,实现了港口、物流、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了现代物流、煤炭深加工、家具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聚。2023年梁山港区获得全国首个内河港“双碳证书”,获批省级“梁山港航物流特色小㊣镇”。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以京杭铁路铁水多式㊣联运为特色,打造占地12000亩的㊣临港产业物流园,按照“前港-中产-后园”的模式,发展煤炭、钢铁等加工物流产业。以钢铁来说,包钢、河北钢铁的钢材通过瓦日铁路直接运到梁山港,加工的钢板配送到本地专用汽车企业,还可以通过京杭运河向南方运输。

  梁山港区与梁山县政府合作成立港航经济发展指挥部,共建临港园区,推进港口与腹地联系,为服务汽车产业发展,打造400亩钢铁物流加工基地,成为国家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案例。由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等加快构建起航道、瓦日铁路连接专线等在内的公铁水多式联运设施,吸引物✅流企业集聚。

  打造梁山港区智慧港航运营平台,整合车、船、货物、上下游客户等资源,实现港口生产管控自动化、物流服务智能化。打造万吨列车智能卸车机房,为运输企业提供高效装卸服务。打造光伏发电系统和绿色景观系统,在封闭式储煤棚实现节能降碳。

  依托内河港区的水运✅和土地优势,可以布局大量的临港工㊣业。除了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金属加工等资源加工产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也是港口区域布局的新兴产业方向。像一些内河港区附近建有汽车制造工厂,通过内河航道运输汽车零部件,组装后再㊣将成品汽车运往各地销售。依托内河港发展再制造也是一个方向,比如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德清港是湖州港六大港区之一,也是距杭州最近的内河集装箱港口,拥有钟管、洛舍、新市、雷甸、乾元、武康等多㊣个作✅业区,依托京杭运河、杭湖锡线等主✅干航道㊣连接上海港、宁波港等沿海大✅港,形成河海联动局面。德清港背靠后方经济开发区,实现内河港口、临港工业、物流园区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集聚。

  主要物流园区包括临杭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园区等。临杭物流园区占地1875亩,提供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现货交易、物流金融等一条龙服务;国际物流园区占地1018亩,构建形成通用仓储、保税物流、货运配载、分拨配送、物流信息、物流商务和多式联运等服务功能。

  后方德清经济开发区在临港工业布局上,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导,以绿色食品、纺织印染等传统产业为辅助,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90多家,主要产业项㊣目有中天集团、物产中大、兔宝宝家居、诺贝尔陶瓷、卓尚新材料、亚特建材、筑马机㊣械等。

  德清港区积极融入浙江港口一体化,加强与沿海大港合作,借助宁波舟山港资源优势,提高运输效率。德清港务与德清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强合作,实现“区港联动”,实现“大通关”局面。德清港区建设数字港航平台,实现码头数字化终端接入,形成码头运行“一张图”。

  利用港口的交通和✅物流优势,可以延伸发展商贸服务产业。可以在内河港区周边建立大型专业市场,如钢材市场、木材市场等,利用内河运输的低成本优势,汇聚各地的货源。可以开展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业务,以此带动金融、贸易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开展跨境商贸活动,比如作为跨境电商的物流节点,与相连海港或边境口岸建立紧密合作。

  重庆寸滩港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外贸集装箱枢纽港。依托综合保税区和保税港区建设,致力于发挥保税仓储、物流和商品展示交易等功能。目前,寸滩港区正规划升级为以商贸商务服务为主的寸滩国际新城,原有货运港口及相关商贸产业功能转移到果园港区。果园港经济片区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示范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物流基地、中新互联互通暨东盟经贸集聚基地、中国-东盟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协同创新保税研发融合基地等五个特色基地。

  两大港区现有专业市场包括进口肉类、进口水果交易中心、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绿地中国进口食品城交易中心、茶叶交易中心等。在专业市场基础上,利用其仓储设施优势,发展玉米、小麦、铝材等期货交割服务,同时吸引金融机构和贸易商在港区周边设立办事机构,促进相关金融和贸易服务业态的发展。

  建设“一带一路”商务中心、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和渝货精品及地标产品出口推广中心等载体,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园,建设集商品通关、检验检疫、物流分拨、金融结算为一体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带动整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的聚集。

  打造“物流+仓储+贸易+金融”一体化交易市场,建设交易品类齐全、集疏运体系健全、平台服务多样化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并以汽车、煤炭、钢材等商品为基础,加大对长江上游地区的辐射能力,形成全球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建设汽车分拨中心和进口汽车交易中心,通过长江水运,大量的进口汽车通过沿海港口转运,在这里进行集中展示和销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